◎賽德克族簡介
Sdeiq賽德克族人的居住地範圍較Tayal泰雅爾族要狹小多,而且以台灣中部及東部地域為勢力範圍,恰立於北方Tayal泰雅族及南方布農族之間。以中央山脈為界線,可以分東、西賽德克族:
(一)東Sdeiq賽德克族東Sdeiq賽德克族散居東部花蓮山區。以花蓮縣的太魯閣溪、立霧溪、木瓜溪等河谷兩岸一帶,建立各族群的集結式部落。目前的行政區為花蓮縣的秀林鄉、萬榮鄉、卓溪鄉。
(二)西Sdeiq賽德克族西Sdeiq賽德克族集中分布在南投縣仁愛鄉,以濁水溪上游一帶為腹地並建立七個村十二部落。
據說四、五百年以前,賽德克族就已經在濁水溪及其支流建立許多群落;因為部落分散,交通不便,各社群社會封閉,所以形成各部落的文化習俗,並且發展獨特的語言。而由於語言的差異、西賽德克族就分出三種語系,而且以濁水溪及其支流建立許多群落。
◎賽德克族的來源
◎賽德克族之紋面
賽德克族與泰雅族(Tayal)的文化相似,在少年、少女之時,都要接受紋面(matas),這是部落的Gaya(傳統規範)。男子在前額與下顎處刺縱帶紋,有一條或數條,視地位身份而定。女子紋面則在兩頰自根至兩唇中央,有的下唇顎亦紋面。紋面者必須是專業的族人,工具是鉅平的木頭,用似鐵釘之釘器固定在木頭,有三排五列或二排四列,有斜形、十字形。紋面時間大都選在冬季,以避免炎熱的天氣使傷口發炎,紋面男子仰臥式,女子則側臥式。
紋面長者將木把輕放在臉上,再用小鐵鎚輕打在木把上,而釘針則刺入肌肉裡,當血液流出來,用竹片擦拭血,再用手抓木炭燒過的灰塗在臉上。普通人大約需五∼七日傷口才會消腫 紋面(patas)為何成為族人的Gaya(傳統規範),據說有美容及讓所有的少女都一樣美麗之意。當少女到了結婚的年齡,男子便無法分辨女子容貌是否漂亮。
◎苧麻編織與傳承
原住民傳統編織、服飾及線材主要的材質,其原料主要來自苧麻的纖維,因為日治時期曾經一度禁止所有「陋習」,因此將傳統的織布機及所有器具一律焚毀,造成傳統技藝一度中斷。時代的變遷,傳統苧麻漸漸被捨棄,改用現代的舒適布料,因此織布文化逐漸沒落。所幸,在一些有心人士持續推廣下,清流部落婦女織布傳承尚未斷層保存算完整。
苧麻編織是目前泰雅族保存最完整的傳統文化,在部落婦女極力的推動傳統技藝保存及傳續工作下,走出傳統,成為生活化、藝術化,是傳統及現代的最佳結合,每一樣產品都代表創作者對苧麻傳統的熱愛,也堅持完整的將苧麻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。
|